|
|
首先我说明以下,我这个人喜欢历史,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把着个严肃的历史认真的看了一遍,我感到收获很大,毕竟一个朝代从创立到兴盛到灭亡,其中所经历的人和事对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的。6 E# B5 F y2 }
首先来看5 |' H! t0 t9 k
1.努尔哈赤# c4 E! n: `' E% h+ L. K, O- D
巍巍中华,漫漫长河,伟大英雄,辉同日月。他们叱咤风云,挥鞭断流,功劳政绩,留传万世。
; Z3 E: x9 D9 Z! n- N; m+ y
- H5 R- w" a) A1 q4 _$ W9 Z6 [8 P3 M 清太祖努尔哈赤正是这样一位中华历史上、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努尔哈赤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长达296年的时代,占据了自秦朝以来整个中国皇朝历史的七分之一,它的出现使中国皇朝制度达到鼎盛。 : y/ v* f0 b! z
9 M% q: d8 P! b. g" d- s7 n7 m 这就是清朝,它上承明朝中晚期强劲发展的封建社会,专制主义急剧加强的中央集权,经济领域崭新的资本主义萌芽;下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全面巅峰之后的社会转型,在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中开始迈开近代化的步伐。它开疆拓土,外御强敌,民族协和,封定藩属,奠定了当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4 p+ A5 h2 k [0 x6 w# y. Z( h; i. V& H/ Q4 @; S+ K$ k
而大清皇朝的缔造者、开创者正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中国两千余年的皇朝史上,开创过200年以上大一统皇朝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太祖努尔哈赤。刘邦、李渊和朱元璋均为汉人,只有努尔哈赤是满人。 : T9 p! _4 |8 b% x. ?
8 N/ }& a b( V1 x0 Y1 w/ A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期,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戎马一生,瑕不掩瑜。
# D$ J% [: w/ c$ k; Z; {. I4 d2.皇太极皇太极是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大清皇朝定鼎燕京,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 _) d; s% O- p/ B# n: a- u z" B$ E: Y
主讲人围绕皇太极的文治、武功和谋略的三个方面,展现清太宗皇太极,在登极后的数年里,先后纠正了先父努尔哈赤的错误政策,完善了后金的政府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他确定统一华夏的宏伟目标,为大清建国史上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Q, ~: R3 j, B/ w. s8 ^; T5 W$ |9 P2 D% e9 r( P+ @: m
他命令军队建造当时最先进,最具杀伤威力的武器——红衣大炮,并且将单一的骑兵兵种,改建成一支骑兵、炮兵与步兵多兵种的军队。这是八旗兵器史上、军事史上,一项重大的军制改革。 ; ^- z3 c7 c/ j) g/ D: Q0 s
' [: n7 e9 h. F& W; A
皇太极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为什么能取得上述文治、武功的显赫功绩?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谋略。谋略是皇太极事业成败的关键,为了笼络蒙古,他在盛京沈阳册封“五宫”,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也都姓博尔济吉特氏,通过联姻,进行笼络,结成满蒙联盟,共同对付明朝。由此可见他的良苦用心和精细谋略。 / B; x% p. G) c4 M4 a& o8 L0 p
4 \. p" _- n" G0 [1 u
皇太极最高明的谋略是巧设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他不费一兵一卒,不发一箭一炮,使崇祯皇帝“自毁长城”,从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为顺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皇位继承处于不利的情况下,皇太极精心谋划了十五年,最后终于继承了皇位。但是,他的功过是非却让后人众说纷纭。
% {4 S( ^" I7 u 3.顺治
5 c, K* u# Q, \' a1 n# ^& _ y
% G, u& U% @+ ?! e 公元1643年, 五十二岁的皇太极带着遗憾离开了人间。清史稿说他有两个遗憾,第一个遗憾是储位未定,第二个遗憾是大勋未集。 1 g, t) \5 d( `- t
' j; H3 E5 D$ J7 x6 G
他亲自迁都北京、统一中原的宏伟志愿化为了泡影。皇太极的这两个遗憾,就留给了他的儿子顺治来完成。
! W1 |& O5 r: Y0 w2 O( c2 Y/ c. n, `1 y
4 V! [0 P" \3 a( o 顺治在位期间,是清朝268年行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上乘太祖 太宗之遗业,开创大一统江山的新纪元,为后来的康雍乾盛世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v& R% c, T$ ?! P; m/ f
. e4 a' O9 ?$ n
有人说,才智过人的庄妃在皇位继承的关键时刻使出杀手锏,才使自己的儿子福临成功地继承了皇位。然而登基后的顺治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却极为微妙。从立后到出家,顺治的每一个决策都使得他与母亲背道而驰。 7 a) ?6 c3 Q# p5 e4 X- O
; z6 d2 [$ |% c& R5 J: C
这也正是他悲剧人生的开始。 关于他的其他方面请参考其他文献。2 g7 s; ^' B# o, Z
4.康熙% B' A. w$ P+ v8 \1 ^* a( Q' E7 L* N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 ~4 l# _: H5 [$ j p
9 i9 M% b2 X- B5 v) k: t
康熙在位61年,对于中国的历史,对于世界的文明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 S* s p" f1 `
6 B% A z$ K% h! E+ {( _1 o 一, 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7 C/ |, k' G1 |
6 S& b" w, G g; s
二, 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1 E& E* r5 f, }% `- Z& j, U1 V) c
! N# a( G% t: |6 y
三, 反击侵略,签订条约。
& \- T, ~8 g) B8 L9 m
! q8 r3 w* v8 R' P# } 四, 亲征朔漠,和善蒙古。 9 [" o) c% G" X- i* }8 }' L4 c
3 x2 E& J/ v1 z; ^- [
五, 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 o! E* t; f* G3 l0 z# _- V% K+ j$ y/ ^- d5 A, w. X
六, 移天缩地,兴修园林。
7 [) J7 ]* ^3 A$ Y- Q7 G+ k& m2 z3 W) e. @* M; z6 d
七, 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1 E. b8 j. D# W8 s; c
& v3 Y8 i% B. @ j' d) W0 O
八, 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1 t+ M! g' P Q2 T8 a9 N. G
9 J/ \! ~% ?' A& V4 _( x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1 Q8 d$ v4 s: r% y0 \9 w
& F) u* j& A$ Q% I4 s4 f2 ?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 W5 ~# s* L/ r* Q t( o" ?
" s3 j& c, f0 q7 B0 }: W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5 b" Q/ T3 t1 H4 U" W4 c8 S& d7 P% l
对与他的这一点我非常敬佩他,其他内容后续:8 t" T% M: {2 U0 a
下次如果是同一篇文章请不要多开主题,一个就够了。连同其他三个加三十分。辛苦了。——nicaidelijian ; Q/ B$ U. C# {. g5 y+ a8 P
[ Last edited by nicaidelijian on 2005-2-16 at 19:41 ]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