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咸 丰8 F+ W6 u6 n5 i' X& z: o a
一位在位只有11年的平庸皇帝,却改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一位懦弱无能的皇子,却能够在皇位竞争中脱颖而出,君临天下。面对内忧外患,他理应救国于危难,却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之时,逃之夭夭,弃国门于不顾。北京城因此而生灵涂炭,圆明园因此而大火熊熊。花天酒地、放荡享乐的咸丰临终之前,却因后事处理不当,导致慈禧控制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3 n3 q. `: A9 r0 R9 S
10.同 治
6 J4 F/ Y3 g; E4 `2 K7 E% P
. x3 {% r0 [) H k' J |一位六龄顽童,成为咸丰帝惟一的皇位继承人;一场宫廷政变,使皇太后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傀儡皇帝,听命于垂帘听政的母后;放荡生活,断送了十九岁的年轻生命。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掌控朝政四十八年?她究竟是来自哪里?又有着怎样的身世?
$ W+ I: N# W7 b. S( ^! O) }
P8 v( P) R5 }4 _1 ^+ x! v% ^4 V3 D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咸丰二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封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被进封为懿嫔。咸丰六年,二十二岁的那拉氏生子载淳,母以子贵,由懿嫔升为懿妃,第二年又升为懿贵妃。
; O2 c6 p5 X& n3 h; b
. x( ~! x# C6 L9 R& [4 Y. H 1861年,咸丰帝病死热河,载淳继承皇位,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辛酉政变”后,两宫太后破除祖制,实行了垂帘听政,实际上是慈禧太后控制了国家大权,开始了她对清朝长达48年的统治,作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她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X" m, c1 |3 N! y j; q% b0 u6 B2 [3 ?5 s. P& ~" N
11.光 绪
: y7 g" M2 k# Q+ J: n光绪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4岁登极,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
7 P: a4 O5 a4 q3 j3 z' `# m& h3 x" N0 \( H: K
光绪皇帝一生38年的历程,分为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到18岁为少帝时期;从18岁到30岁为亲理朝政时期;从30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 ]) l6 _. z. R/ J E9 s( G. \1 F7 d6 O F4 O) ]9 _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死于西苑瀛台涵元殿。光绪自被慈禧皇太后“废黜”之后,整整过了10年的囚禁生活,长期郁闷的生活导致光绪体弱多病,清宫太医院档案《慈禧光绪医方》一书,可以看出光绪虽然多病,但医药条件极好,不会突然死亡。但就在慈禧皇太后死去的前一天,突然驾崩。光绪皇帝去世的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便由此而产生。
( B, P" G1 s$ \) R4 C. L! o# q
$ R2 q- ^# M9 S6 m5 C12.宣 统
! J6 d* e. V# }! m8 e
- b5 V/ F8 ^# ~1 j" c% l/ x- u6 {/ v2 f- X
光绪帝被囚瀛台,慈禧太后另立皇位继承人。
5 ]8 O0 v% A8 W" S0 [" X
3 ?8 D6 z" e k$ v7 Q" a, p 溥儁与溥仪谁喜谁悲? ( ?7 C {+ A% @2 r# A- `4 t
8 [, v& R. g# K W 立嗣、废储、再立,面对垂死的封建王朝,独裁太后无力回天; 4 @3 N; J& \5 e v! A
# A# D* w. m0 D1 s/ q; r
登极、退位、复辟,身处剧烈的社会变革,清朝末帝溥仪心愿难随;
' n7 i# L) f4 ^% P3 q
; r8 U+ o$ Y+ O# G 国民、战犯、公民,昔日的大清皇帝最终成为自食其力的共和国公民。 # k) X4 s$ h5 I- M
; N& P6 G* S2 U1 I" ?" i2 }
独揽朝纲、任人为亲的慈禧太后,在光绪帝临终之际,慌忙选择溥仪作为大清王朝的接班人。将一名三岁的幼童推上皇帝宝座,这其中有何缘由呢? " H6 i" G: \$ \" e
# m% X7 n0 @. s7 v% J3 R8 ?# K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是跌宕坎坷的,他的感情生活也是复杂神秘的,清王朝的两点历史巧合颇为神奇,也留给后人许多想像的空间
" r, j+ Q I2 h
0 I8 i; i8 @! w6 \' Y6 N2 C" b2 s其他内容后续:& K3 P, u" f7 Y! R2 j4 X' g
下次如果是同一篇文章请不要多开主题,一个就够了。连同其他三个加三十分。辛苦了。——nicaidelijian . T l! x( U% D) R* l _
[ Last edited by nicaidelijian on 2005-2-16 at 19:4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