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汉字》(上)赵世民 ' F) q! J: |0 u3 s" V
+ }. {3 q' ?5 Q+ E) y0 ]视频地址:rtsp://real.cctv.com/baijiajiang ... an_56_20050606_1.rm
8 B7 r1 e9 R6 r0 k7 y5 }1 e+ r- L/ ^9 {2 {' N# d
《探秘中国汉字》(下)赵世民
1 f- s, b7 c+ ?5 X
. @7 B' k/ j! e3 e4 o7 d4 u视频地址:rtsp://real.cctv.com/baijiajiang ... an_56_20050606_2.rm
. p- Z4 t8 F' H, E v+ A3 g" m/ x
4 k3 u! [6 U) A8 ~
5 N, t: U5 U5 H主讲人简介: 6 e$ {8 ?# z/ {" a- U/ B3 r
赵世民,中央音乐学院教师。1979年至1984年在西北政法学院读法学哲学。1984年至198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学院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员。1985年至今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过的课程有:《哲学原理》、《汉字源流》、《音乐评论写作》、《老子庄子哲学》、《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等。赵世民是中央音乐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文教师。 9 G4 N" C6 E# h) `; S* f' C
" q3 @, J1 V. j 内容简介:
- |8 D" Y* s! Y% D! w9 {1 z1 m 100多年前,一撮龙骨中发现了甲骨文,这就是已经发展成熟的三千多年前的汉字。与汉字并称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圣书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消亡,唯独中国汉字生生不息延续至今。汉字传承了数千年,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在不断的演变中也实现着其生命的超越。如今,面对我们已经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何秘可探?
& o8 D0 k* _5 K 要想破解汉字,就要知道汉字的始意,也就必须找到识别最早的字形。如 “自”的现代字形好像和眼睛有关系。有人说“自”像眼睛加上一撇眉毛。但“自”的甲骨文是鼻子的象形,鼻子是呼吸的外在器官,我们先人认为气是生命之本。而气息一旦受阻,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就是今天,人们试探某个人死没死,还沿袭古老的方式,手放他鼻孔处,看有没有出气。所以,像呼吸一样正常的状态就是“自然”的本意。而“自然”所引发出的多么高深的哲学思想,都是在追求人的一种正常舒服的状态,这也是自己的生命状态,他人无法模仿替代。“自从”、“自由”、“自己”、“自然”的来历及与“自”相关的字。
6 ^$ e1 p% I% B& _9 ~+ ^; D 破解汉字对重读汉文经典的意义,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于王勃这联诗我们都通晓:“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一个知己朋友,虽然远隔天涯,也好似近在邻居。”你如果知道其中一个字“存”的全部,再读此联诗,其意境就和原来不同。“存”现在发现最早的字形由“才”和“了”构成。“才”指草木初生,“子”指人的初生。人见幼小总生爱怜之心,所以“存”本义是“牵挂、相念、思恋、恤问”等意思。再看这联诗,“存知己”,“有”知己和“思念”知己,诗的意境有天壤之别。正因为相互思念,双方可洞穿时间和空间的无限距离,心神相通,“若比邻”。 $ N4 A3 E* j, n
从上面例证可以看出,重识汉字,能使经典重读出“新”意。其实是原有的旧意,只是因为我们对汉字识得不全面,不深刻。而要全面深刻地识别汉字,离不开分析研究汉字最早的字形。
5 \3 v) M) N5 T2 g
' T' f" L- V8 z+ X& A& x/ Q/ m& S0 u4 q) C4 w2 E7 f
, k- R( U& W& c1 t/ q* S5 s4 c! X
[ 本帖最后由 风中落叶 于 2007-8-23 19:5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