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余世维先生,我觉得,对于我这样一个比较好学的人,在这里真是手痒,想说几句!说之前先声明:我不是什么“托儿”,也不是与余先生有业务往来,我以下的言论全都是我的个人观点而已,希望大家给与更多的看法和建议!9 _8 {- ?! ?2 k% c$ d
8 ^- K, o* B' O5 r
我认识余世维先生是从2002年开始的,那时候网上很流传余先生的经典版南京邮电《成功经理人讲座》,那时的他是99年吧,白西服,很有精神!我用BT下载,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几K几K的下载了这部600多M的课程,所以,一开始就倍加珍惜,期望值很高!
( k$ P6 @: F' h# h1 r$ w, _" d4 Z# x& y, K
/ C h6 s' M% Q/ G9 J) W
这部教程没有让我失望。我用了大约两天的时间,把这部教程从头到尾听了一遍,最大的感触就是“有道理”。当时我还是个学生,也就只能用这个词来表示。当时我把这教程刻成碟,很多人看了之后都来找我翻版。可以说,我们大学里余世维的课程基本都是从我手里传出来的!大家普遍都是很喜欢,觉得很有“道理”。2 o/ X. w4 }8 j$ Q( Z$ c
( c2 O8 q0 \, i! y+ N
; G2 O$ Q+ r1 y m: d0 Y0 b" ] 后来,我毕业了,走上工作岗位了,很奇妙的,工作都是和人力资源和培训相关的,这个时候,我对余先生,通过别人的、别的同行的口中有多了一层了解,也多了一些自己进一步的感悟。
6 ~; c* ]& j8 ]" l: G# d- H# m" `! K3 M9 H; p: y
% | @) n% o, U, V. \+ [: q/ P3 n$ R3 y/ p! b- f4 {
大师是从广东走出来的,是一家比较有名的管理顾问公司包装并推向市场的(这么说可能有些不敬,但事实确实是如此,这也是商业社会必然的道路),从广东,走向全国。关于余先生的出处,我就说这些了!</P>
: f+ h8 @, h7 H 3 L9 P f- P$ [. y4 a
3 t8 l8 ?# s p8 ] s 近两年,我从事与培训相关的工作以后,听到别人普遍来讲的评价都是以下两点:
4 V# A7 ~& q, I X2 d* B5 O9 |; x
/ ~. ]8 H* u" _( d- z 1、余世维讲课的演绎能力很强,但是实操性很差,当时现场听着感觉很好,但是回去以后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Y O2 G% Q: N( ^" d2 H* L
9 z, D$ Y0 C' N% e! ]; |# A 对于此种说法,我不是很认同。
! R4 w- T5 p% h+ K' v. N 第一:我觉得并不是余先生的授课内容不实用,而是去听课的人的目的性并不明确。我们知道,余先生讲的大多数都是高端课程,都是与管理和战略相关的,本来这方面的课程就不是针对于实操性的内容的,应该主要是集中在理念上和经验上的。因此,如果你抱着拿一千元去听一天的大讲堂就像吃万能补药一样能医百病的想法去听课,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 J& A2 S/ K
. x1 j8 y3 I% ^5 L% L( e9 }
! E+ J' c$ v- M, f2 e 第二:从专业培训的角度来看,余先生所做的,应该叫大讲坛,而并非时下流行的小班互动式培训,因此,此类授课形式更多是偏重于理念引导性的,更需要大家自己去思考,去整理所学的内容,从理念上先引导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由此来进行深一步的系统化学习。这样才是此类培训形式的目的。4 Y: c4 i/ V$ j5 r
4 S/ c) U% G3 U1 A- b& n# A
4 S. \& g+ U4 V; m2 w 第三:凡是高端的课程、管理的课程,都是讲“人”的层面,因此,需要大家从“人”的角度去看待这课程的本身。$ i2 M, T! d9 O# U
$ A7 z$ l/ U+ N7 W8 C7 ^ 2、余老师讲课理论性太强了,好像只在给我们讲我们都懂的道理!
% r/ N! C8 M4 Y w8 S7 q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大家觉得道理是虚的,大家都懂了。但是我不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没有“懂”,只不过是“知道了”而已。I know 和I understand 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关于道理,我们从小就学习,我们都知道。但是到底有多少人懂得了呢?到底有多少人是把道理应用于实践中并且养成习惯了呢?我估计很少吧。就拿尊老爱幼这个道理来打比方,我们从小就懂,那为什么我们公车上、大街小巷还是经常有这样的标语呢?很简单,因为还有人没有做到嘛!为什么没有在大街上写“请大家呼吸空气,不要摒住呼吸,因为我们需要氧气”这样的真理呢?呵呵,因为不用说,大家都做到了嘛!就是这样简单。) i/ |5 i- b$ U: Y' o( | S
: O, C; y4 o4 m( c
我也举例说明一下:就拿余先生成功经理人里第一条的理论“领导者要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一点来说,很多人都觉得老生常谈,但是我想问问各位,大家都做到了吗?我接触过很多培训现场,很多员工学员听了以后都说:“某某老师,你讲的太好了,不过你要是讲给我们老板听就好了,给我们讲没有用啊!”而同样的课程,给老板学员讲过之后,他们也说:“某某老师,你讲的很有道理啊,改天你给我们员工讲讲,让他们多反思反思!”呵呵,大家看,到最后,其实谁也没有说自己有问题,员工说是老板的问题,老板说是员工的问题,这样事情还少吗? 你们各自都负责其自己的责任了吗?
7 t* @ V6 Z/ ?4 q) v- M w$ a! f5 a- i% E% m, U# L
我见过余老师本人,听过余老师的现场,作为学员也凑着热闹与他合过一张影。对我感触很深的是先生是个很实在的人。在今年年初我听他的现场的时候,有句话说得我很感动:“我预计,再过两年,市面上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新课程了,该开发的课程已经几乎都被大家开发尽了,该听的,大家基本也都听过了,到时候大家怎么办?我这老头赚完钱就走了,但是各位应该好好考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了,怎么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了。”(原话我记不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由此可见先生的真性情!这与普通的纯商业目的的讲师是不同的!" s' ~) q0 v; b9 W% ?- W
, G6 X6 g1 ?. R: _4 r
: ^ G6 X- @# S, E. z7 D) U/ O" n
还有,在我2005年初第一次见到他真人的时候,感觉先生苍老了很多,虽然年龄大了,但是和几年前的精气神相比确实差了更多。大家都以为培训师很赚钱,但是大家不知道,培训师是很累很累的。, A+ z: f6 h, J# ~- R+ H
; |" w% K! K% _8 c$ ~$ u7 O" Z 不知怎么的,看到大师两个字,我就想起了方鸿渐--在法国读书,拿美国的博士,呵呵,高人,实在是高人。感谢您的参与--鬓微霜 " a) ?6 H- r& r/ k
[ 本帖最后由 鬓微霜 于 2007-6-20 22:05 编辑 ] |
|